三伏天养生||颐生之道,顺时而养

发布日期:2024-07-19 10:34:20   浏览量 :86
发布日期:2024-07-19 10:34:20  
86

所谓“三伏”,指的是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,大约在每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,正好处于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,天气最为炎热。待到暑退出伏,早晚才渐有凉意

这段时间里,高温高湿的环境不仅对人体舒适度构成挑战,还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,如中暑、热射病、心血管疾病加重、消化系统不适及情绪烦躁等。

因此,三伏天的养生尤为重要,但许多人在追求清凉解暑的同时,也容易陷入一些误区,即所谓的“坑”。


一、忌贪凉,祛除燥湿

中医理论认为,“湿气通于脾”。

三伏天炎热多雨,因此阳燥盛行于外、阴湿潜伏于内。而脾主肌肤,如果体内湿气很重,皮肤就会有所反映。年轻人长痘,中老年长斑,小儿湿疹、痱子等,多是湿气淤积的表症。

所以,暑热最盛的三伏天,正是祛湿养脾的大好时机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病起于过用,需防因暑取凉。”电扇、空调有助于人们防暑降温,但是过度贪凉,反而损伤阳气。开着空调过夜,用凉水冲澡,沐浴后湿着头发入睡……等等这些,都会导致中气内虚,令暑燥和湿邪趁虚而入。容易导致腿脚肿、下肢血栓形成,加速脊柱老化。


二、忌大汗,平衡阴阳

汗虽为津液所化,其性质亦属于阴。

中医理论却认为,“汗为心之液”。汗液的生成,离不开阳气的参与。就是说,出汗的同时,会大量损耗阳气。三伏天锻炼,应以微微出汗为宜,最忌大汗淋漓。古人称作“沾濡汗出”,就是运动到衣服沾湿,而没有湿透的程度,对人体最有益处。

大汗淋漓容易损伤心脏,运动后大量饮水,也会给心肾造成负担。


三、忌激切,调节喜怒

《淮南子》讲:“人大怒破阴,大喜坠阳,大忧内崩,大怖生狂。”

极端天气下,人的情绪容易出现较大波动。过喜过怒,都会使人气血逆乱,导致急症发生。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使志无怒,使气得泄。此夏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” 情绪平稳,心气舒畅,自然神清气爽、身心安适。清静养神,又有助于脏腑运化,从而外邪不侵、内疾不生,抗病力自然增强。三伏天,要学会适应炎热,使情志疏泄,预防暑邪致病。调息凝神,心静自然凉,非常有助于身体健康。

情绪波动过大,容易诱发心律失常、血压升高,引起脑中风。


三伏警惕中暑

轻度中暑:轻度中暑通常表现为体温略微升高,出现疲劳、乏力、头晕、恶心、脸红等症状。皮肤可能会出现微汗,但不一定明显。

中度中暑:中度中暑症状更为严重,体温可能较高,可能出现头痛、呕吐、肌肉抽筋、心跳加快、口干、皮肤干燥等症状。

重度中暑:重度中暑是最为严重的阶段,可能会出现高热、意识模糊、昏迷、抽搐等症状。


中暑急救五大步骤

0搬移

一旦发现中暑,应立即将人转移到阴凉处、通风处静卧,让患者平躺解开衣服扣散热。

0降温

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,也可用酒精、白酒、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,然后用扇子、电风扇、冰袋、湿毛巾降温,加速散热。但也不要过度贪凉,当患者体温降到38°C以下时要停止降温冰敷。

0补水

患者仍有意识时,要适当补充水分如淡盐水、西瓜汁、绿豆汤等。小口慢饮,忌短时间内大量饮水,切忌猛喝大量冰水。

04 促醒

如果患者已经失去意识,人中与合谷穴位,使其恢复意识,必要时做心肺复苏。
05 转送

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应立即拨打120送往医院,等待救援期间,应使患者平卧,头向后仰,以保持呼吸畅通。搬运患者时,应用担架运送,不可使患者步行。在运送途中,最好用冰袋敷于患者额头、后脑勺、胸口、肘窝及大腿根部,以起到降温的效果。


三伏天食疗吃“三瓜”


入伏吃三瓜

最热的三伏天来了,一定要吃三瓜。瓜类大多能清热化湿,可帮助排除毒。

1、吃苦瓜:入伏祛痱子

苦瓜的“苦”,才是营养的关键和精髓。中医认为,苦瓜味苦,有清热解暑、清心除烦、健脾开胃、益气解乏、益肾利尿的作用。如果发现自己身上长痱子,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。

2、吃丝瓜:入伏平痰喘
丝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植物黏液、木糖胶等物质,全身都可入药。而且丝瓜可谓是三伏天里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的“好帮手”。
3、吃冬瓜:入伏增食欲
“冬瓜”——听名字就知道非常适合炎热的三伏天食用。
冬瓜能清热化痰,除烦止渴,降火解毒、利尿消肿。而且冬瓜含水量较多还可以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。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,对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、高血压等人群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


养生
三伏天
降暑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http://www.lejiantai.com
银川宏达腾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:
联系邮箱:
联系地址:
400-613-8558
银川市中山南街51号B319室